社会实践

苎麻兴农:工厂与田间联动,铺就乡村致富路

2025年07月07日              点击:

7月6日,公司“盘龙苎迹·智焕夏布”非遗传承实践团深入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兴龙村,围绕苎麻产业展开实地调研,了解苎麻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问题。

一、从个体种植到规模经营:传统模式的升级转型

在田间地头,实践团成员与从前的苎麻种植户亲切交谈。当地的种植户说,在夏布的制作流程中,苎麻的种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今,盘龙镇苎麻种植模式已发生转变,由传统的小农经济、个体种植,转变成土地承包、规模种植的新形势。村民积极配合土地流转,他们有的投身到工厂的收麻、晒麻工作中,也有的参与到夏布的制作过程里,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蹲在田埂上听老乡们讲述种植模式的变迁,深刻体会到“规模化”不是简单的土地集中,更是一场乡村生产关系的革新。当分散的土地连成一片,当“单打独斗”变成“分工协作”,村民从“靠天吃饭的农民”变成“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让土地和人都“活”了起来,为传统产业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从微薄收入到多元增收:村民生活的切实改善

苎麻带来的经济收入,也实现了从“微薄收入”到“多元增收”的跨越。村民李阿姨告诉实践团成员:“以前家里收入主要靠种点粮食,勉强维持生活。现在土地承包给了工厂进行规模化的种植,不仅每年都有稳定的承包收入,而且平时还可以帮忙给工厂收割和加工苎麻,增加额外收入,现在到手的工资比以前高多了,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5ACF7

实践团成员到现场采访李阿姨。朱益锋 供图

在听李阿姨算完“收入账”,实践团成员笔记本上记满了数字——承包金、务工费、技能补贴……这些曾经陌生的“新收入项”,如今成了村民的“定心丸”。更触动成员们的是她眼里的光:从“勉强糊口”到“日子有盼头”,这不仅是收入的增长,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给普通人带来的尊严与希望。产业兴,则百姓富;百姓富,则乡村活——这或许就是“以产带农”最朴素的注解。

三、企业引领土地整合:标准化种植推动产值跃升

近年来,当地引入25家农业科技公司,将分散的 0.8 万亩苎麻地整合为 2.3 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采用“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使苎麻单产从每亩 80 公斤提升至 150 公斤,产值累计突破 2000 万元。

6B6D8

实践团成员了解苎麻收获及前期处理情况。甘叶新 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向当地苎麻工厂的胡老板了解到,承包土地规模化种植苎麻,扭转了村民因零散种植效益低而弃种的局面;成员在田间和工厂看到,工人们忙碌着,满脸是收入增长的喜悦与对宽裕生活的憧憬。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苎麻产业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岗位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成员们将围绕苎麻的制作工艺,深度学习苎麻到夏布的制作过程,形成从原料到加工到成品的全方位调研活动。

570B0

实践团成员向胡老板了解苎麻加工等流程。甘叶新 供图



上一条:盘龙苎麻引路人 —— 胡顺琼的坚守与期盼 下一条:“盘龙苎迹 智焕夏布”以青春之力,助非遗传承

关闭